武汉护生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武汉护生网 > 佛法修行 >

佛法修行

无我境界:了众生的无私奉献

2024-05-01佛法修行admin 496
的宗教服务精神,这不仅是佛教关爱众生、救度众生的精神,也是所有宗教都具有的 "。的佛教精神之源。的故事吧:释迦牟尼佛圆寂为鸠摩罗什王时,为了检验鸠摩罗什王是否真正修

佛的精神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净土宗

一个由政府官员组成的国家代表团前来参观一座著名的古寺。我被指定接待他们。当我进入大雄宝殿时,突然有一位长者问我:"法师,请您告诉我们佛和菩萨的区别是什么?"

我说:"自利利他,是菩萨;大公无私,专门利人,是佛。" 他先是睁大眼睛看着我,然后会心地笑了。

是啊:佛的精神正是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佛经》中著名的 "鸠摩罗什王割肉换鸽子 "的故事吧:

释迦牟尼佛圆寂为鸠摩罗什王时,为了检验鸠摩罗什王是否真正修持布施甘露,他化身为鹰,派毗沙门化身为鸽子。老鹰追逐鸽子,鸽子飞到乔达摩国王的怀里,请求帮助。老鹰请求鸠摩罗什国王把鸽子送回去,以拯救它饥饿的身体。毗湿奴王发誓要拯救众生,既要保护鸽子,又要给老鹰,于是他与老鹰达成协议,用自己和鸽子同样重量的肉来换取鸽子的生命。他把自己腿上和胳膊上的肉都剜了出来,但还是不够鸽子吃,于是他试着用全身的肉来称自己的重量,结果晕了过去。醒来后,他责怪自己被身体所累。现在正是他为众生奉献自己的时候,怎么能懈怠呢?这时,大地出现了六种震动,诸天神佛都为之惊叹。鸠摩罗什王被天帝的使者恢复原形后,天帝询问他最初的愿望。乔答摩王说:"当我割肉流血时,我既没有愤怒,也没有忧虑,更没有一点悔恨,有的只是来世为众生成道的大愿。

佛陀的这个故事让我们激动不已。为了慈悲救鸽子(生命),为了布施救雄鹰(饥饿),甘愿忍受巨大的痛苦,无畏地付出自己的身体,无怨、无悔、无恋,这不正是佛教的 "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边誓愿成的高度概括 "吗?这不就是佛教六度(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的修行高度吗?这不正是佛陀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精神的典型体现吗?

这种佛教精神的来源值得探究。

我们的上师、人天导师释迦牟尼佛于公元前六世纪出生在古印度。他本是迦毗罗卫国的太子,但他放弃了王位和一切世俗的名利享受,为了探求人生和宇宙的真理,他在菩提树下苦思冥想了四十九天,最终悟道成佛。佛又称觉悟。觉悟就是觉悟宇宙和人生的真理,觉悟万物的真理(法性)。他不仅觉悟了自己,还帮助我们这些处于迷惑中的众生,引导我们,拯救我们,让我们也能开悟(弃恶从善,破迷开悟,断惑证真),获得智慧的解脱。因此,这就叫自悟、开悟,最终达到悟行圆满--这就是佛。可见,释迦牟尼佛为了救度众生,住世说法四十九年,佛教在中国传播发展了两千多年。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说明,佛教的本质就是关爱众生,关爱众生。

无我境界:了众生的无私奉献

佛教的宗旨是救度众生,佛教的本质是关爱众生。为了关爱众生,拯救众生,可以牺牲自己。这正是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的佛教精神之源。

在这里,我不能不提到著名的神学家保罗-蒂利希先生,他在其名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Dy

DyamicsofFaith 》一书中,正式提出了 "终极关怀 "的概念。他用 "终极关怀 "诠释了宗教信仰的真谛。我感谢他的是,用人类的 "终极关怀 "来诠释佛教是最准确的。一只鸽子飞到鸠摩罗什王的怀里,鸠摩罗什王用自己的生命保住了鸽子;老鹰对鸠摩罗什王说:"我正受饥饿之苦,我不吃鸽子来疗饥。"鸠摩罗什王用自己的生命保住了鸽子。毗湿奴王用自己的肉体换取了鸽子,拯救了鹰的饥饿,这是终极关怀的最好证明。毗湿奴王用自己的肉体与老鹰交换鸽子的协议就是终极承诺(Ultimate Commitmentme),是终极关怀的最好证明。

西庇阿王与老鹰达成的 "以身换鸽 "的协议是终极承诺(Ultimate Commitme),实现众生彻底解脱的愿望是终极目标(Ultimate Goal),平等觉悟的终极实现是终极现实真理(Ultimate Reality Truth)。

陶瓷

终极关怀 "的四个要素在佛教教义中得到了最完整的验证。在我看来,哲学家傅伟勋教授生前谈及契能可时,说了一句非常中肯的话: "终极关怀 "足以促进世界各宗教之间的相互对话、相互交流,甚至相互影响。

地缘思想),甚至相互影响。

这是相互对话、相互交流(mutualexchageofideas)乃至相互影响(mutualchallege)的重要契机或桥梁,对宗教学的后设具有重要意义。(傅伟勋:《人生的学问》,P.7浙江人民出版社)今天,我们共聚一堂,共同探讨 "不是为人服务,而是为人服务 "的宗教服务精神,这不仅是佛教关爱众生、救度众生的精神,也是所有宗教都具有的 "终极关怀 "精神。这次讨论和交流似乎印证了傅伟勋先生的上述观点。

最后,我想引用我在最近发表的文章《一个法国和尚的故事》中写的一段话来结束本文: "东西方之间长期存在的隔阂今天已被打破。隔绝的鸿沟只是缺乏交流。拒绝交流就是制造隔离。孤立和隔阂都是不幸的。法国僧侣马蒂厄说得好: "在经历了许多世纪的互不相识之后,近二十年来,佛教与西方主要思潮之间开始了真正的对话,佛教也因此在哲学和科学史上占据了应有的地位。我们从早到晚,每时每刻都在与自己的精神打交道,这种精神的细微变化都会对我们的生存过程和对世界的感受产生巨大影响"。愿我们发扬宗教的 "终极关怀 "精神,即 "不为人役,但为人役 "的服务精神,关怀人,关怀众生,让人类走向善良、正义与和平,造福众生,庄严国土。阿弥陀佛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