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护生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武汉护生网 > 积德改命 >

积德改命

理解大乘佛教的捷径(如何理解捷径线法)

2024-04-13积德改命admin 637
因此,可以说《胜鬘宝窟》的思想内容是具有独特性的,对于关心汉传佛教教义和修持方法的人,诚为宝贵。以上可算是胜鬘夫人的正式说法,说完之后,需要劝人相信,如法修持,真

◎ 尹邦志

 《胜鬘经》和《胜鬘宝窟》对佛法内容的介绍,就像一部高度清晰的影视作品,不仅有恢宏的视野,而且每一个细节都恰到好处,在美感之外,也让人对佛法的真实性有直观的感受。一经一论,都有一种力量,引导人返璞归真,清净爽朗。

  佛和佛弟子讲经说法,都有具体的缘起,有特定的过程。内容非常具体,不仅涉及深奥道理的探讨,也有具体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各种表情的生动刻画——有时是虔诚肃穆,有时是喜上眉梢,有时是涕泪悲泣。因此,我们阅读佛经,第一印象往往觉得是在看一个文学剧本。只不过,与一般的剧本不同,佛经往往更着力刻画的是精神启发、心灵感悟的历程。

  胜鬘夫人是佛陀时代的人,多部佛经中提到她。她的母亲是佛陀堂弟摩诃男的养女末利夫人。末利嫁给古印度拘萨罗国波斯匿王,生下此女,举国欢庆。她长大后成为阿踰阇国王后。波斯匿王夫妇初信佛法不久,便写信向胜鬘称扬佛陀的功德。胜鬘聪慧利根,一览来信,即便开悟,并感佛降临空中,加持胜鬘,演说大乘无上妙法,使阿踰阇国中七岁以上男女都欢喜信受。

  胜鬘夫人在这部经中所演佛法,可分为15个部分。她依据自己的领悟,首先赞颂佛的法身、解脱、般若功德,以及其他无尽功德(如来真实义功德章第一章),皈依于佛,发起菩提心;接下来,在佛的面前受戒,立下十大誓言(十受章),发三大弘愿(三愿章)。然后,胜鬘夫人讲述了摄受正法后出现的一切德行(摄受正法章),将大乘、小乘佛法导归一乘(一乘章),声闻、缘觉乘皆入大乘,得如来法身。后面的第六至十三章(无边圣谛章、如来章、法身章、空义隐覆真实章、一谛章、一依章、颠倒章、自性清净章),述说的都是大乘佛教究竟了义的道理。以上可算是胜鬘夫人的正式说法,说完之后,需要劝人相信,如法修持,真正进入大乘道,成为荷担如来家业的人(真子章)。对于无信仰者、外道,则以王权加以教化、规约(胜鬘狮子吼章)。综上,归纳此经所说各项法义,是断一切疑,入一乘道。

理解大乘佛教的捷径(如何理解捷径线法)

  此经梵本已佚,但在其他梵文论书中还存在片断,日本人宇井伯寿已收集成书。目前所知的汉译本,除了本书所选的求那跋陀罗译本外,还有《历代三宝记》中北凉昙无谶译的《胜鬘经》一卷(早佚),唐菩提流志等译的《胜鬘夫人会》(《大宝积经》卷119)。藏译本有胜友等译本二卷,编入藏文《大宝积经》里。日译本有宝幢会所编《藏汉和三译合璧:胜鬘经 宝月童子所问经》。英译本见韦曼等所著《胜鬘皇后狮子吼——佛典如来藏学说》。对中国佛教影响最深的,无疑是求那跋陀罗译本。

  求那跋陀罗(394—468年)是对禅宗及整个中国佛教影响深远的佛学大师。求那跋陀罗,意译“功德贤”,中天竺人,精通五明,广研天文、书算、医方、咒术等学。出家后博通三藏,得雅号“摩诃衍”(大乘)。于刘宋元嘉十二年(435年)经狮子国(斯里兰卡)来到广州,宋文帝遣使远迎,请他从事译经工作。南朝名士颜延之、彭城王刘义康和南谯王刘义宣等,都事以师礼。他所翻译的《杂阿含经》、《大法鼓经》、《胜鬘经》、《楞伽经》、《相续解脱经》和《无量寿经》等,至今仍然是佛教界非常流行的经典。

 《出三藏记集》卷九所录法慈《胜鬘经序》评价求那跋陀罗的翻译:“字句虽质而理妙玄博”,既忠实于原本,又义理宏博,准确、全面地传播了印度禅法。因此,他的翻译得到了达摩、慧可等人的认可,中国禅宗在很长一个时期内都以求那跋陀罗为第一代祖师。

  此经的著名注疏有慧远《胜鬘经义记》(缺下卷)、吉藏《胜鬘宝窟》六卷、窥基《胜鬘经述记》二卷。敦煌发现的古写本中有亡名的“义记”、“挟注”及昭法师疏1卷。日本有圣德太子疏、唐明空私钞的《胜鬘经疏义私钞》六卷,普寂《显宗钞》三卷等。在这些注疏中,吉藏大师的《胜鬘宝窟》是当之无愧的翘楚。

   宝嘉祥吉藏大师(549—623年),俗姓安,是汉传佛教三论宗的祖师、中印佛学的集大成者,备受历代王室敬重。吉藏一生中屡遭战乱,刻意搜集各地散乱的佛教经论文疏,善加保藏,战事结束后加以整理。因此,他的著述涉猎广泛,注引赅博。从隋唐以来,《胜鬘宝窟》等吉藏的著作就陆续流入朝鲜和日本,被广泛研究和翻译、刻印。

  吉藏主要继承印度大乘空宗的基本思想,将龙树、提婆等印度大师的思想中国化,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中国佛教三论宗。然而《胜鬘经》是讲“如来藏”的,吉藏以二谛、中道加以解释,其“中道佛性论”,在《胜鬘宝窟》中得到了详细的阐发。因此,可以说《胜鬘宝窟》的思想内容是具有独特性的,对于关心汉传佛教教义和修持方法的人,诚为宝贵。此外,藏传佛教的格鲁派也以中观思想为主,也涉及对“如来藏”的认识。要对二者加以比较、会通,读《胜鬘宝窟》是一条捷径。

  当代读者要想全面、准确地理解大乘佛教的全部内容,读《胜鬘经》和《胜鬘宝窟》是一条捷径。《胜鬘经》短小精悍,只有一卷,一万字,可谓言近旨远。《胜鬘宝窟》有十多万字,篇幅适中,内容上则高屋建瓴、体系严整、论证精密、文字优美,富有哲理性、知识性和趣味性。

摘自《胜鬘经 胜鬘宝窟释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