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护生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武汉护生网 > 佛法修行 >

佛法修行

道经第二十二章:探寻老子哲学的终极奥秘

2024-04-30佛法修行admin 424
只有当你像圣人一样守住你的心(你的性光能量)时,这个式子才会一下子出来,这叫自然式,我还没有讲到。如果你真的能把老子的东西从显性的字面般若、从观照般若、从密性的实

第 22 章:全与枉

曲则全,武(wǎ)则直,武(wā)则盈,bì(bì)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ɡ)为直,wā为盈,bì为新,少则得,多则惑。

此所以圣人执一为天下式也。不自见所以明;不自是所以显(zhā

ɡ);不伐故成,不矜(jī)故长。

夫唯不自见,故明。

不争,则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人云:"屈之则成",并非虚言!诚则全,诚则归。

老子和释迦牟尼佛都是在观察天地之后,写出了要为人道而服务的法则和要为天道而服务的法则。正如本章所解释的,《道德经》有出入人道的法则,但并不完全基于人道,其目的是回归天道,因为他是根据《易经》来解释《易经》的。他用白话文写出了《易经》。修炼有功法,人道有人道法,天道有天道法,《道德经》里写得很清楚。

读懂《易经》,再读懂《道德经》,再读懂佛经,其实一点也不难。难的是我们什么都不懂,用后天的知识去衡量一切,先天的本能越来越低,也就是性灵和智慧越来越低。

我讲《道德经》就是要让大家开启自己的智慧,所有的经典最好都读一遍,至少一遍,然后结合自己的实践把感悟总结出来,自己愿意做笔记的最好写下来,这样你将来给别人讲的时候至少有别人去实践的事实对照,一看确实是这样。正因为如此,释迦牟尼佛才把佛法传了下来。

这几句话写得很好,完全是在讲心性,讲如何保持心静。只有心静,才不会散气。

前面的 21 章讲述了自己的小宇宙如何与大宇宙融合。22 章立即教给你心法。如果你真的能把老子的东西从显性的字面般若、从观照般若、从密性的实相般若翻译出来,我保证很多经典你一读就懂,哪些讲的是密法,哪些讲的是字面的相,这样你在修炼的时候看经,就会得到宇宙的能量。

弯曲是全方位的,字面意思是弯曲反而能够保全自己。其实这是一种宽容的心态,对于修行者来说,弯腰不是妥协,而是一种姿态,当和别人的观点不一致时,是要主动放弃自己的观点的,这种退让是一种豁达,放下自己的观点,心静如水,这样心灵的能量才不会散失,从而保全自己。圣人觅得此曲,兢兢业业慎终追远,回身持伏,如鸡温卵,如龙养珠,一心内守,不许外露。久而久之,便如潮水般,逆向上舒展,一股清明罡气,直冲而上,出日月之面,裹天地之外。

从世俗意义上讲,曲珍拳是一种通过妥协来满足自己需求的消极心态。虽然可以避免冲突,但内心并不平静,压抑会形成内心的隐疾。很多人把自己的个性折腾没了,做人的资本也就没了。

大自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水,水的柔性弯曲可以体现大道精神,你看黄河水经过很多段,弯弯曲曲,当大山环绕,甘居低位,最终到达东海。

枉是直枉是冤,当受了委屈,却依然不失耿直的品格,豁达的胸怀,有句古话说 "威武不能屈 "就是这个道理,人格魅力是不能丢的。这还是一种心态,一种能屈能伸的气魄。在《金刚经》中,有一个忍辱负重的例子。当佛陀被歌利王斩杀时,他没有丝毫的嗔恨,这就是这里所说的一种心态,佛陀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消沉就是充实,低沉就是充实。这里说的是一种谦卑的心态,做人要把自己放在低处,这样才能吸收各方面的真知灼见,谦卑才能进步。还是要看我们如何人性化地做人,做好人。

高高在上,就容不下别人,也就等于堵死了自己前进的道路,从而成为孤家寡人。

新就是旧的东西,俗话说 "不破不立",只有破除旧的东西,才能建立新的思想。这里告诉我们一种否定意义上的思维方法,人生的蝉蜕就是在不断的否定之否定中提升的。修心养性就是在不断的否定--肯定--否定中丰富人生的内涵,所以我们要敢于给自己的内心开刀,敢于抛下陈规陋习,打开自己的思维,吸进阳光和空气,开发自己的内在潜能,壮大自己 《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就是 "新 "的思想。

温故而知新也是 "少则新 "的另一层含义。

道经第二十二章:探寻老子哲学的终极奥秘

心中的欲望越少,心中的成长也就越少。当心中的妄念越来越少,心灵就会越来越纯净。当内心保持纯净时,智慧就会出现。当心中的欲望减少到零时,你就获得了空性的全部,也就获得了无漏的智慧。

俗话说,"无求而自得"。内心无求,只耕耘不问收获,进步就会很快。

如果一个人有很多欲望和贪婪,他的心就会散乱。心散了,疑惑就出来了。我们每个人都有这种感觉,你想要的越多,怀疑就越多,无明和烦恼就会困扰你。有的人带着强烈的追求心念着阿弥陀佛的名号,一旦没有得到好的结果,就开始怀疑,不再相信。

贪婪只会使人堕落,使人精力耗散,所以欲望是修行的大敌。

别人今天想帮助这个人,又想帮助那个人,这都是欲望的一部分,但是心态很好,乐于助人,这种心态和行为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也是值得点赞的,但是有一点你不要在意、 欲望太多,心就会乱,心乱如麻,如麻则迷,迷则乱,乱则为纯情,纯情则疑,贪,恨,痴,慢疑,则尽出。你没有去帮助他的欲望,反而水到渠成。顺其自然,追得上就帮,追不上就没必要天天想着他。他说:"我没必要天天想着他,也没必要说要为那个人做什么,......。有了这种想法,就会做不好,做起来也不舒服。抓住机会,当机立断,把事情处理好,大家都安静下来。

当每个人都能做到欲望越来越少的时候,心才能真正静下来。那么我们就减少欲望,减少不必要的计划,计划多了就是欲望多啊,修行人没有那么多欲望,只是念佛参禅诵经去了,所以欲望反而少了,这样你心中的那面镜子就和宇宙那面镜子相匹配了,你的智慧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了,和别人说话哲理性和含金量就很大了,就是你说话的能量可以吸引别人。心完全静下来,就是心静如水,湖面平静,月光皎洁。

是圣人抱一为天下式。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修行的体变和心态来解读这部经,这就叫顺法而行,顺道而为。前几句讲的都是心法,掌握了这些心法,心就宁静了。圣人做到了这一点,心就能包容统一,成为世人的楷模。

孔子、孟子、庄子等外在的 "圣人 "可以是圣人,但他们是三界之内尚未彻底解脱的人,与罗汉一样被称为圣人。老子或释迦牟尼佛是解脱了的圣人。

圣人可以守住自己的心性,守住身体里面的那个道,那个一,那个一就是中脉。修成之后,不要让它再堵塞,这个执一就要守道。你要以自己的本性守住体内的道,不是宇宙的道,而是自己中脉的道,这样能量才能在下脉聚集、强大。我们的性光就是从底轮发出的,并引爆头顶的梵轮。只有守住中脉,不让它再堵塞,你的性光才会一天比一天强,最后自然而然地形成世界风格。天式 "的秘义是:随心所欲,出入自如,天下莫能阻挡。身体就是我们大神的天空,外面的天空就是整个宇宙虚空。你可以很随意、很自由地出入自己的天地和外面的天地,就是这个意思。

从身体的行为看:世界式是一种功法。真正能用身体练习的人就能知道这是什么功法。在印度瑜伽中,有日月式,那个式子就是这个式子。天式是一种很普通的式子,是一种很简单的功法,人人都可以做。我以前做过,能量会在眨眼之间突然涌现。只有当你像圣人一样守住你的心(你的性光能量)时,这个式子才会一下子出来,这叫自然式,我还没有讲到。真正的道家炼丹不是下丹田丹,真正的丹是上丹田丹,现在道家几乎什么都没有了,都是拳术,真正的道家求自在的大法已经没有了。

不见己,故明;不自是,故显;不自伐,故功;不自保,故长 这几句是指上面的辩证思维心态也就是不见己,不自是,不自伐,不自保,所以故明、显、功、长。

不自见,故明 不自见,就是不自负,不自矜;不自负,不自矜,自然就明白事理。

从修行的过程来说,一个人说看到菩萨来了,其实是他幻想出来的一个概念,然后第七识,也就是最后一识给他一个模式,或者说在这个时候附着在他身上给他一个模式,这个模式就叫见。实际上,他的本我还没有看到。在这里,我想给那些愿意打妄想的人打一个预防针,不要老是以为你的天眼已经睁开了,千万不要这么想。真正的看见是我们的本性在看见,它所看见的和我们后天思考所看见的完全不是一回事。既然不是一回事,我们的自性就不会见物,只有在不见物的时候,它才能光明无碍,所以叫不自见,所以叫光明。

我们的自性是看不到东西的,你的大灵真的出来了,你后天的思维看不到东西,但是你的大灵是完全知道一切的,它只是把信息反映给你的第六感,你的第六感去分析它。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执着于光明时会失去光明,而不执着于光明时会获得光明。如果你执着于我的天眼的开启,你就会落后,你就会偏离道路,那么你就不是智慧,而是妄想。

大家一定要记住,不要以为自己练了三两天,天眼就开了,前几天网上又有一个孩子说:感觉自己灵魂出窍了,......。我一听不对啊,我说你这是妄想,是做梦,是噩梦!那不是你真正的灵魂出来了。我说你睡了以后是不是觉得自己很累?他说:"是的,但我看得很清楚。你可以在噩梦中看得很清楚,但那都是幻觉,都是妄想,根本不是你真正的灵魂出来了。出来的不是你真正的灵魂,你什么也看不见,所以你才会感到心中有光。

看到佛看到的东西,那不是我们本来看到的东西,都是第六识第七识中看到的,属于有为法,有为法就像梦幻泡影一样,所以它不是真实的,不是真实的东西就是不光明的东西。真实的东西是无形的,因为都是无形的,比如你的法身出来了,我的法身出来了,无相,无形,无相,真实。有形有相,是我们后观。所以我们后天观照的时候是没有光的,只有我们的先天元神在观照的时候才有光。

不自以为是,故能显现 当心融于空时,就不会再自以为是,这样就能显现出自己的一种道德。自以为是一旦没有了,你的先天之德也就没有了,它就会被你的先天之物所压制。

在为人之道上不自以为是,自然就表现出自己的谦虚,能够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他的德自然就流露出来了,人自然就会很善良。

当一个人的思想能够遵循 "道 "而有所成就时,他不会夸耀自己的成就,他认为这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正因为他不自夸,所以心不散,才能守住心气而不失,所以才最有功德。就像历史上的张良,帮助刘邦建立了汉朝,他功勋卓著,从不夸耀自己的功劳。而姜太公也是不显山不露水,非常谦虚,但他的功劳非常大。

另一方面,我们修行不是为了显示我修了天眼通、天耳通,天眼通、天耳通还在幻觉阶段,不要执着于这一块,当你真正到了天眼通、天耳通真正打开的时候,再让你听这些人说话你听不到,你听的是宇宙脉动的过程(嗡--啊--吽),完全是宇宙脉动在跳动,你观察的是这个,你听的是这个。你听到这个佛在对你说什么,就像我跟你说老子来了,对我说了什么,这都是我心中的幻觉,老子可能没来,但那个幻觉来了,也是我自己的幻觉,好像他来了。真正完全达到无漏开佛的境界,你听的观的看的完全是宇宙最原始的脉动(嗡嗡嗡啊吽的脉动),也就是说老子说的嘘唏的过程吧。

不自量力的人只要当一个人能够顺应大道有所成就的时候,就不会沾沾自喜,不会认为自己有多么多么厉害,心性不张扬自然会使自己的名声和地位寿与天齐。我们要从现实出发去考虑问题,而不是从虚幻中去幻想问题。无论修为达到什么境界,都要在现实中检验。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正因为不自视,不自以为是,胜于自伐,不自夸,所以心平气和,没有争夺之心,也就没有可以与之争夺的人,这都是内外相应。佛家说,一切唯心造,心平气和,自然彼无恶,此无敌,与谁争呢?

当我们在本性上不与人争、不与人斗的时候,就像苏武帝那样是无敌三昧,在这种情况下,天下人就不会与你争,就会真正地爱你,就像尧、舜、禹那样不用争,甚至把自己的功德让给别人。

在修炼上,当别人有天眼、天耳、宿命的功能时,不要羡慕,不要跟别人比,说他三天就能修炼好,我一天就能修炼好,那你一天修炼不好也不是疯子。

所以,修行路上不能争,做人路上更不能争。只有当你心平气和的时候,世界和整个虚空才属于你,大道才属于你。

古语 "曲则全 "不是谬误吗?古语 "曲则全 "是谬误吗?这是老子的反问: 真的是假的吗?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第二十二章讲的是我们的心性,讲的是得道后如何修炼,讲的是在修炼中要有什么样的心态去学习,讲的是如何做一个受用无穷、返朴归真的圣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