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护生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武汉护生网 > 佛法修行 >

佛法修行

探索《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神秘奥秘,揭开人生真谛的面纱!

2024-04-17佛法修行admin 969
观自在菩萨 "。观自在菩萨"。--即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 "。但为什么一般称这位菩萨为观音而不是观世音呢。菩萨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略解(四)

观自在菩萨

从 "观自在 "到 "菩提萨埵",全文共二百六十个字;从 "观自在 "到 "照见五蕴皆空",是菩萨行深般若的境界,也是菩萨行般若得力的境界。

观自在菩萨 "三个字是别名。菩萨 "二字是俗称。例如,"法师 "是俗名,"某某神 "是别名。先说别名:"观自在"--即观世音菩萨。"观 "是 "见 "的意思,即能见的智慧("观 "的读音是 "悟",不应理解为 "见")。"自在 "是无障碍的意思。

现在,我们先来解释一下这位菩萨名字的由来,然后再解释一下 "观 "和 "自在 "的含义。为什么观音菩萨被称为 "观自在 "或 "观世音"?观世音菩萨的名字有两层含义:一是因中自利的修行,二是果中利他的受用。

第一,因中自利:

意思是说,菩萨在因地修行时,以般若妙观的智慧深入耳根,思惟修习,入了三昧(正定),所以能闻声不随声转; 闻世间一切音声,不生妄想分别,故能闻世间自性,不为音声境界所转,得耳根圆通,故名 "观世音"。这是根据《楞严经》的解释。凡夫随觉成妄,耳根生声界耳识,随声起惑,起嗔贪心,谓之 "妄闻"。菩萨称性起智,他从耳根听闻一切声音,没有妄想分别之心,却能反观所闻之性,这就是 "反观闻性自性",称为 "真闻"。楞严经》卷六说:"我从耳门......,观听十方圆通,得三昧故,观音名号遍十方"。以上是观世音菩萨名号的由来,但更详细地说,观世音菩萨能够听闻十方世界的圆融,并获得三昧。第二,利他之果: 大慈大悲,世间众生若能在危难之时,念诵菩萨圣号,菩萨的智慧就会照见世间一切声闻,就能起大悲心,实时感应、 寻声而去,有求必应,不离其苦,故称观世音菩萨。这是根据《妙法莲华经》解释的。普贤菩萨本愿经》中说:"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观世音菩萨名,一心称念,观世音菩萨实时观其音声,悉令解脱。众生遭受各种灾难和苦恼,大声呼救。菩萨随机观察,应救则救,使众生得解脱,得安乐,故称 "观音"。

菩萨圣号 "观世音 "的由来,正是基于上述两个事实: "因中自利 "和 "果中利他"。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观 "是能观的智慧,"世音 "是所观的境界;无论因果,能观的智慧是一样的,而所观的境界是不一样的。在因上,所观的境界是指能听到声音;在果上,利他的所观境界是指世间一切苦难众生念菩萨名号求救的声音。这一点必须分清。(观世音菩萨 "一般简称为 "观音菩萨",因为唐代避唐太宗(李世民)之讳,省略 "世 "字,称 "观音",后世沿用)。

要知道,菩萨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修行者,必须兼顾自利与他利,才能不违背菩萨的精神与宗旨。所以,我们在看自利的时候,不能忘记利他的工作;在看利他的时候,也不能忘记自利的功德,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称得上是菩萨。

这样做就是菩萨。修自利功德,就是行利他;行利他功德,就是庄严自利功德。所以《楞严经》中说:"以不观自音声,及观观音声者,令十方一切苦恼众生,观其音声......,救度解脱,得大自在"。这是自利利他的具体体现。法华经》还说,菩萨利他的大用中,必有自利的功德。这是因为菩萨要成就无上佛道,必须度尽娑婆世界的一切众生,如果不度尽一切众生,就不是行菩萨道,就没有成佛的资粮。因此,菩萨的利他也是自利。所谓 "因是果海,果是因源",就是这个意思。

其次,"观自在 "这一称号是根据本经,特别是根据菩萨的修行功夫而命名的。因为菩萨修行般若甚深,所以能以甚深智慧照见五蕴皆空,从而能消除一切痛苦,获得大解脱,故名 "自在"。菩萨的解脱纯粹是因为证悟了五蕴皆空。为什么呢?因为他认识到五蕴皆空是虚妄不实的,所以他不执着五蕴,不被五蕴所转移,不被五蕴所束缚,从而获得解脱和自由,这就是为什么《金刚经》称他为 "观自在菩萨"。

但为什么一般称这位菩萨为观音而不是观世音呢?原因是观世音菩萨与阎罗殿中的众生有着特殊的亲缘关系。正是他救苦救难的悲愿千古流传,也正是因为他的悲天悯人、有求必应,他的形象才深入人心,得到广泛认可。菩萨因其大智慧,故能通达万物而无碍,故名 "自在";因其大悲心,故能随类现身,寻声救苦,故名 "观音"。以上就是观音名字的由来。要 续)

探索《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神秘奥秘,揭开人生真谛的面纱!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