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护生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武汉护生网 > 佛法修行 >

佛法修行

通往涅槃的神秘之旅:从薄伽梵到无量寿佛的佛教修行之道

2024-04-17佛法修行admin 118
庄子说:"。面对信仰和修行,意识会说 "。第一个人说:"。第二个人说:"。东郭子说:"。面对工作,意识会说:"。

大乘的 "中观、瑜伽、地藏 "三宗是一脉相承的,互为 "体、相、用"。佛教的修行就是在 "自性 "上下功夫。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千经万论释自性,八万法门归自性。

佛家对 "自性 "的表述,有时说空,有时说有,有时说空有,有时说非空非有。这些都是从法、显、化,即佛性的体、相、用三个角度,针对不同根性、不同妙能的众生,对佛性的诠释或综合表述。正如,为了向没有见过我手中这只杯子的人解释这只杯子,我需要分别表述 "材、形、功",也就是 "体、相、用"。

就像学一部经,按照天台宗的 "五玄义": 一释名,解释一部经的经题;二辨体,辨明一部经释义的体性,如《法华经》即以 "中道实相 "为全经释义的妙体;三明宗,阐明一部经的宗趣;第四论,宗一部经的宗趣;第五论,宗一部经的宗趣。 这样,一部佛经就很容易被完整地理解了。

通往涅槃的神秘之旅:从薄伽梵到无量寿佛的佛教修行之道

我将佛陀对自性的表述总结如下:

体性本空: 法身、空性中观(清净明觉、般若智慧)、"涅槃寂静 "三法印。

心经 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龙树菩萨:我说因缘所生法,即是空性,亦名假名,亦是中道正法。

六祖大师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坛经》: 有一天,老师告诉大家 我有一物,无头无尾,无名无字,无背无相,你们还认得吗?神将出曰:是诸佛本源,神将佛性。

生明:佛身,《觉悟瑜伽》(苦乐觉悟,转识成智),"诸行无常 "三法印。

维摩诘所说经

尔时,佛以指按地,即时三千大千世界,数百千宝珠所饰,如来宝所庄严,无量功德宝所庄严,一切大众叹未曾闻!他们都看见自己坐在宝莲花上。

佛陀对舍利弗说 "你看到佛土清净了吗?"

舍利弗说:"是的,世尊!我未曾见过,也未曾听闻,但现在佛土清净。"

佛陀对舍利弗说: 佛陀对舍利弗说:"我的佛土一直是这样清净的,但为了下等人的缘故,我把它说成是多灾多难的不净之土!譬如诸天从宝器中吃饭,饭色随其福报而异;舍利弗,像这样,如果心清净,就能看到此土的功德和庄严。"

以遍计所执性:化身,唯心地藏(有情无情、天地万物、众生万法),三法印的 "诸法无我"。

有人问大龙智弘禅师:"什么是微妙禅?" 智洪禅师答:"风送水声到枕边,月移山影到窗前"。空中,梧桐落叶飘零;眼前,秋花凝霜。

有书生问赵州禅师:"此境如何悟人生?" 赵州禅师说 "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

投大同禅师与吉善章禅师在户外品茶,大同禅师指着茶杯中映出的青山绿树、蓝天白云说:"森罗万象尽在内。" 章禅师将茶水泼在地上,然后问:"莫里罗,在什么里?"大同 禅师说:"可惜了这杯茶。"

僧问临济义玄:"如何是真人无处?" 玄便打,曰:"无位真人是甚么干屎?"

僧问云门文彦:"如何是佛?" 文彦答:"一坨屎!"

有僧问归生:"如何是清净法身?" 答曰:"厕坑头一屑"。

庄子-知北游》: 东郭子问庄子:"你所谓的道在哪里?" 庄子说:"无处不在。" 东郭子说:"你得说个地方才行。" 庄子:"在蝼蚁身上。" 东郭子:"为什么这么谦虚?" 庄子:"在杂草之中。" 东郭子:"为什么更卑微呢?" 庄子:"在瓦中。" 东郭子:"为什么越来越过分呢?" 庄子:"在粪土之中。"

例如,虚云大师的悟道偈也是以 "体、相、用 "来表达自性的:烫手、破杯、破家、难言(体是空),春花遍地(相是明),山河大地是佛家(用是遍)。

大乘三宗 "中观、瑜伽、如来藏 "三位一体的不二法门,是佛性实相的 "体、相、用"。大乘八宗,即律宗、三论宗、净土宗、禅宗、天台宗、华严宗、法相宗、密宗,都以 "空 "的思想为根本教义,但又各有侧重,如天台宗和三论宗,都以 "空 "的思想为根本教义,但又各有侧重,如律宗、三论宗、净土宗、禅宗、天台宗、华严宗、法相宗、密宗,都以 "空 "的思想为根本教义: 天台宗、三论宗侧重中观学派;法相宗、密宗、净土宗、律宗侧重瑜伽学派;禅宗、华严宗侧重如来藏学派。众生的 "第八识 "是众生的 "第八识"。

众生有 "第八识藏识(佛性)、第七识末那识(习气)、第六识意识(理性)";诸佛有 "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 和 "法身、报身、化身";以及 "法身、报身、化身"。"心、佛、众生",实相的 "空、明、显",天台的 "空、中、假",以及 "破初障见""破初障,见自性,证法身;破重障,证自性,证法身;破生死狱,透自性,证法身"。这些都是从佛性的 "体、相、用 "三点来表述的。在这方面,心理学家所说的 "无意识、潜意识、意识";婆罗门所说的 "梵天、毗湿奴、湿婆";道家所说的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阴阳家所说的 "无极、太极(两仪)、四象";基督教所说的 "圣灵、圣父、圣子"。修炼的高度和理解的层次绝对不同,但方向是相通的。

南北朝时代的傅大士(傅翁),悟道偈云: "有物先天地生,无形即寂灭,能主万象,不逐四时凋"。

老子《道德经》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言之曰道,强为之曰大。"

藏识(佛性)具有无边的幻化之力,意识(理性)通过末那识(习性)向藏识下达自己的需求,藏识便无碍地显现出自己所设计、所预定的境界。然而,由于法执和我执的习气,藏识常常混淆不清,不知所云,所以定制的世界或境界也是一团糟。

如果僧团的法我执坚信幸福和快乐在未来,那么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在当下体验到快乐和幸福。而未来永远属于未来,所以幸福的感觉总是遥不可及。

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毛利意识的调皮和古怪。比如

当我们开车时,我们的意识显然知道 "红灯停,绿灯行",所以当我们遇到红灯时,我们会命令前五识 "停车",但此时,萨埵意识会说:"没有交警,所以没必要停车!";

面对坏习惯,意识会说 "别玩了,不好",但三昧耶识会说 "玩吧,会很开心的";

面对工作,意识会说:"我要完成我的业绩",但三昧会说:"太多了,不可能完成";

面对信仰和修行,意识会说 "我要往生净土",但三昧会说 "有极乐世界吗,我能做到吗,我不能往生吗? ......

末那识的顽劣还表现在它会根据意识的需要自作主张,胡乱发号施令。小学生临近考试,会担心成绩不理想,被老师和家长批评,忐忑不安,需要找借口。根据以往的经验,"心魔 "会在考试前下达生病的命令,比如发烧、肚子疼等,这样即使考试没考好,也有合适的借口和理由。如果一个人处于 "爱的饥饿 "状态,渴望得到爱和关怀,他(她)也会下令生一场病,好让母亲给他(她)一点苦头吃,做点好吃的。如果僧侣们认识到了这种方式,习惯了这种工具和手段,往往就会胡乱下单,从而形成一生的体弱多病。

如果夫妻长期争吵,弱势的一方想妥协和解,但碍于面子开不了口,毛头小子也会贸然下令治病,这样也许能暂时和解,但有时会弄巧成拙。如果老人感到孤独寂寞,他就会通过命令子女住院来呼唤他们回来陪伴自己。所有这些纠结都是潜意识(Mānasambhava)策划和设计的,不是理性意识明确提出的,但习惯是由他亲自形成和强化的。

不管是什么,事业、健康、人际关系,甚至修行,只要多想、多念,就会变成现实,即境界现前。所以,佛陀教导弟子们要 "正念正说",以获得 "正业正命"。这就是念佛成佛的原因。

论语》中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佛说 "直心是道场。君子是已经开悟的人,小人是没有开悟的人,不是坏人。开悟的人会坦然行事或表达诉求,自由洒脱,敢于承担;而未开悟的人,不分男女老少、学历高低、仕农工商,他们表达诉求的方式,大多是靠感情,曲折纠缠,孜孜以求,也就是 "长戚戚",所以会吃尽苦头,大起大落。

让我给大家讲一个关于愿望的故事:

有两个人希望投胎到人间,上帝答应满足他们各自的愿望。第一个人说:"我希望来到人间后,能享受所有人的照顾。我不用去工作,也不用报答爱我和给我钱花的人。" 第二个人说:"我希望照顾所有的人,我会努力工作,照顾不幸的人,给他们钱物,不求回报。" 上帝同意了,并说:"我会满足你的愿望。" 于是,他们两人转世来到人间。第一个人天生残疾,贫病交加,大家都可怜他,纷纷捐钱给他;第二个人勤劳能干,聪明富有,有钱有势,行善积德,造福百姓。

这个故事中的神可以理解为地藏王,我们向地藏王祈求什么,地藏王就会在我们相应的境界中显现什么。想帮助大众的人,就有能力帮助大众;想得到大众帮助的人,就有条件得到大众的帮助。

我们打坐、持咒、念佛、诵经等,就是为了灌输 "末那识",让 "末那识 "认可并接受这种生活和思维模式,从而达到转识成智的目的。

咒语,又称真言、大陀罗尼和大总持。至尊的所有祝福都包含在这一句咒语中,它是我们与至尊相应的载体和媒介。祈求佛法是咒语的重要内涵之一。在密宗修行中,咒语是用梵文念诵的,不翻译、不解释,因为如果用直白的语言祈请,三昧耶会本能地怀疑、唱反调,导致歪曲和偏差。因此,所谓秘诀,主要是对胜义谛意识保密,而藏识是无所不知的,所以会根据咒语的含义无碍观想。当虚幻的境界被胜义菩提心认识并接受时,它也会受到熏习。

由此可见,当意识通过藏识与藏识交流时,是烦恼;当意识直接与藏识无碍交流时,是佛性。当佛性通过藏识传递给藏识时,是 "识";当佛性直接显现给藏识时,是 "智"。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在享受着自己创造的世界,我们所面对的一切 "人、法、事、物 "都是我们自己的思维投射。

我们这个世界看似共享,实则独享。如镜前,胡来胡现,韩来韩现;如梦境,尘影往事,纷纭变幻。自在众生,自在佛法,自娱自乐,自修自证。

禅宗二祖慧可大师 "断臂求法";六祖慧能大师 "只求成佛,别无所求";西藏密勒日巴法师苦修 "向往解脱";净土宗十二祖舍利弗大师 "真求成佛,别无所求"。净土宗十二祖禅师 "真求生死,发菩提心,深信佛号"。大师们的决心和魄力是我们修行最好的镜子。

修行的诀窍在于:不要批评任何导致开悟的品质。赞美你将拥有的。另一方面,谴责可能会让你错失良机!对于已经出现的危机,无论是身体、生活、事业还是修行等等,都可以通过 "真诚忏悔和表达感激 "来化解。

比如,身体健康出了问题,可以轻轻地抚摸病处,真诚地表示歉意,如此反复几次,直到病愈为止。其他如 "婚姻、事业、生活、修行 "等,都可以用 "照片、证书、执照、转换证明 "等来表达。效果神奇,见效快。

这样,我们就能与天地万物、众生建立起最和谐的伙伴关系,进而达到 "人梵合一"、"心佛众生无差别",最终回归到无我的空性本体。

为健康和救灾祈祷: 我无暇的人体,你是如此完美和神圣,我要向你表达我的感激和赞美。你源于诸佛的光明化身--地藏王的光明,肩负着伟大的使命,赋予了我生命、智慧和能量。然而,我却没有好好照顾您,甚至冒犯了您,让您生病了。对不起,请原谅我!我非常爱您,今后我一定会好好爱您,照顾您!愿我们继续携手努力,将佛陀的慈悲和光明洒遍这片美丽的土地。

事业增益祷告: 我的**事业**,你是如此完美和神圣,我要向你表达我的感激和赞美。你源自诸佛的光明化身--光明地藏,肩负着赋予我荣誉、智慧和能量的伟大使命。然而,我却没有好好照顾您,甚至用我的身体、语言和思想冒犯了您。对不起,请原谅我!我非常爱您,今后我也会爱您,关心您!愿我们继续共同努力,将佛陀的慈悲和光明传遍这片美丽的土地。

人际崇拜祈祷: ****,我生命中的伴侣,你是如此完美和神圣,我要向你表达我的感激和赞美。你来自诸佛的光明化身--光明地藏,肩负着将爱与温暖赐予我的伟大使命。然而,我却没有好好照顾您,甚至用我的身体、语言和思想冒犯了您。对不起,请原谅我!我非常爱你,今后我会爱你、照顾你、祝福你!愿我们继续携手并进,将佛陀的慈悲与光明传遍这片美丽的土地。

大师祈祷文 慈悲伟大的上师,我的生命之光,您是如此完美和神圣,我要向您表达我的感激和赞美。您源于诸佛之光的化身--地藏王之光,肩负着伟大的使命,赐予我智慧和能量。然而,我却没有好好跟随您,导致我迟迟不能开悟。对不起,请原谅我!我非常爱您,今后我会以您为榜样,尊师如父,视师如佛,如实接受佛法教诲,勤奋修行!我祈求您一如既往地加持我,让我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三宝的慈悲与光明。

为道路成就祈祷: 慈悲伟大的空性如来,我生命的源泉,你是如此完美和神圣,我要向你表达我的感激和赞美。我是你光明的化身,是诸佛不可分割的显现,你为我定制了美梦,赐予我智慧和能量。然而,我却深受困扰,曲解了您的深意。对不起,请原谅我!我非常爱你,我将享受这一切美好,融入你完美的慈悲和智慧之光。

大乘成就祈祷文: 我生命的恩主、上师、三宝、天地、日月、地水、风火、父母、兄弟、亲戚、姐妹、同事、家人、身体、器官、头发、皮肤、事业、财富、土地、众生、房屋、用具、车辆、花、鸟、道路、虚空以及生命中出现的一切。你是如此完美和神圣,我要向你表达我的感激和赞美。您源于地藏的光明虚空,是诸佛的光明化身。带着伟大的使命,您为我定制了美丽的梦想,激活了我的生命和能量,赋予了我荣誉和智慧。我懵懂无知,却常常误解了您的深意,没有珍惜和呵护您,甚至用自己的身体、语言和思想冒犯了您,给您带来了疾病、烦恼、损失和伤害。对不起,请原谅我!我非常爱你,我要真诚地感谢你、祝福你、爱护你、照顾你!您是我一生的恩人,我是您忠实的法伴。愿我们携手并进,慈悲奉献,和谐共享,在这片美丽的净土上,融入佛陀圆满的慈悲与智慧之光。

城市茅草屋第 160 号: 我的世界只有我自己

我站在大圆镜前,欣赏自己的作品:地水火风,众生万象,山河大地,古往今来,清晰分明,无碍显现,帝王将相,水墨当场。

我享受轮回,享受涅槃。我深知,生生世世,唯我独尊。因此,我对这个虚幻的世界没有意见,不抱怨,也无需推卸。我对古往今来发生的这一切负全部责任。我爱这一切,看似复杂,却有条不紊,缓缓运转,如水如月。花开花落,丰富而优雅;云卷云舒,和谐而安宁。似动非动,润物无声,处处冥想;似静非静,动静相宜,不离自性,当得般若。

镜中这水彩的人、法、事、物,一幕一幕,都是我连绵不断的念头,妙想天开,天马行空。有的念头静而觉悟,叫十方诸佛;无量念头忙而不觉,叫九界众生。一念觉悟,二念觉悟,名为觉悟众生;二念觉悟,一念觉悟,名为修行。先劝不知者,虽自言自语,但名佛法利生;不知不觉者纠缠不清,分明是自寻烦恼,还在执着争斗。

因为,我的世界里只有我,所以,我的世界里没有我。有情与无情,同为正道。在这个世界上,人们要做的也只是享受这寂静的庄严。无成无败,无荣无辱,无须炫耀,无须隐藏,无须造作,无须索取。开创时,天地日月光明显赫;休止时,万物山川归于寂静。虚空万物,光明淡泊,周而复始,如如不动,充满生机。

华严经》,觉林菩萨偈: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