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护生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武汉护生网 > 佛法修行 >

佛法修行

避免误解:入中论第十次课程揭示的常见他因误区

2024-04-19佛法修行admin 610
,当我们脱离了外道的自生观念,但又没有达到中道的空性正见时,对因果的理解就是错误的。我们能够理解的、既非外道也非空性的、介于两者之间的传统佛教因果观念,都包含在这

入中论》第十讲第十九讲: 错误--对他生因果的常见理解

主讲人:上明下贤法师

主办:北京大学禅学会 北京大学禅学会

时间:2009年5月30日晚

地点:北京北京大学理学院1号楼1114室

避免误解:入中论第十次课程揭示的常见他因误区

错误--对他生因果的普遍理解 只要承认因果确实存在,那么它要么是自生,要么是他生,要么是他生,要么是共生,要么是无因。总之,必须找到四种因果关系中的一种,才能充分证明因果关系成立,才能确定实际的因果关系。否则,实体的因与实体的果之间就无法建立关系,因果关系也就不可能真正成立。

如果你问:"你已经破除了四种因果生灭,那么你是否反对因果?" 这里不是反对因果,而是反对对因果的错误理解。因为对因果的错误认识太容易让我们钻空子,而错误在哪里我们又不太清楚。尤其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 "他力论",当我们脱离了外道的自生观念,但又没有达到中道的空性正见时,对因果的理解就是错误的。也可以说,从小乘的根本说一切有部,到经量部,再到大乘唯识宗的随理起识、随教起识等等,还有一个外道的小宗派叫胜论宗,这些宗派对因果的解释都是建立在对他体因果的认识上的。

就佛教的传统理解而言,我们接受的因果观念是一样的。这并不是对大家的批评,我们现有的因果概念基本上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彼岸因果:因果不是一体的,因果是相互独立的,但它们又可以发生因果关系,由因产生果。我们所能理解的大部分因果关系都是如此。

就对错而言,这种理解不可能是正确的;就作用而言,它有一定的作用,当然就正确推理而言,它的价值也是有限的。就像唯识宗的 "万法唯心",如果你真的相信这个道理,认识到确实有一个作者和一个被创造的外部世界,它当然有一部分修炼的价值。但是,就眼光的纯度而言,并不能说这种认识是干净、清晰和完全正确的。

这个表格非常重要。我们能够理解的、既非外道也非空性的、介于两者之间的传统佛教因果观念,都包含在这个表中。我们所能理解的、所能拥有的、所能建立的因果概念都在这里,这些都是他生。表中所列的十五种,一定已经穷尽了我们所理解的因果概念。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实有的因果,因是实有的,果也是实有的,都有实体存在的基础。

这种具有坚实存在基础的因果虽然有其修行的意义,但对于学习《中观》的人来说,重要的是要知道它的错误所在。虽然它具有增上修的价值,但并不能引导我们获得圆满的决定胜解。也就是说,依靠这些理解无法获得真正的中观见解。

因此,在破除他生的过程中,这十五种因果的理解首当其冲,我们必须全部破除。今天就是要破除它,大家一起来学习。

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中,基本上认为这十五个就是真理。这十五种因果观念,基本上都是《俱舍论》所建立的。我们很难有因缘去学习《俱舍论》。但正是这部论典,才真正确立了须陀洹小乘佛教的名称。佛教在这部论典中真正得到了系统化和完善。它将我们对实际因果和实际僧侣制度的理解发挥到了极致。它也是对佛教的一般性介绍,只是没有达到大乘的水平。但仅就名称而言,就眼、耳、鼻、舌、身、意、业、因果以及 "道 "的某些部分而言,它都非常切题。

我们平时没有机会学习,所以基本上不可能跨越它。我们在学习别生、破别生观的时候,首先要把这十五种因果搞清楚。如果没有搞清楚,想破它就更不可能了。

首先,表格上面有三个颂词,一个总述。总述部分列出了这十五种因、因、果:六因、四缘、五果。陀罗尼经》中所谈的因果,都源于这十五种法,包括这十五种法中的因果。

十五法门的第一部分是六因。

我们通常会说:"唉!做坏事、得恶果,一定是那个因缘造得不对。" 因有多少种呢?这里总结了一下,一共有六种。俱舍经》第二句中说:"能遍、所遍、相似、相应;遍遍、不相似,唯有六种许因。" 此颂说出了六种因:能缘、遍缘、同缘、相应缘、遍缘、异缘。地藏菩萨本愿经》的这一部分完全是一部列举名称的论典。

因缘也有四种。

四业的一般概念也在《俱舍论》中得到了确立。这位关中论师非常伟大,他清楚地列出了我们心理的所有结构。在《中观颂》中,对这四种业有另一种解释。俱舍论》是立四业,《中论颂》是破四业。龙树菩萨如何破除世亲论师的四种业呢?"因缘次第缘,缘缘增上缘",这四种缘又有四个名称:因缘、次第缘、缘缘(又称边际缘)、增上缘。"四缘生万法,无有第五缘",如果说世间万法有生灭、有实因果,那么就只有四缘,没有第五缘。龙树菩萨还认为,只要认为生灭是事实,那么四种因果法就一定是事实,不可能产生第五种因果法。

那么就有五种果。

对于五种果,龙树菩萨是这样分解的:"因果异,事亦非如此","因果异,事亦非如此","因果异,事亦非如此"。从异熟果开始,我们一个一个往下看,一共有五种果。


参考资料